首页
九游光遇下载的游戏是官服吗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

产品展示

你的位置:九游光遇下载的游戏是官服吗 > 产品展示 > 专访工行首席技术官吕仲涛: 数字金融的中心任务是提高金融服务便利性和竞争力

专访工行首席技术官吕仲涛: 数字金融的中心任务是提高金融服务便利性和竞争力

发布日期:2024-11-19 08:50    点击次数:109

(原标题:专访工行首席技术官吕仲涛: 数字金融的中心任务是提高金融服务便利性和竞争力)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边万莉 北京报道 数字金融正在重塑传统金融形态。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地深入推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不断成熟并在金融领域加速应用,推动金融机构从“数字化”迈向“数智化”的转型。作为“五篇大文章”之一,数字金融是推动金融服务创新的重要力量,也是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近日,工商银行首席技术官吕仲涛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做好“五篇大文章”是实现金融强国建设的重要抓手和着力点,其中数字金融的关键是要发挥数据和技术的生产要素优势,驱动金融服务的创新发展。金融强国的关键核心金融要素是“六个强大”,数字金融所具有的突破金融服务时空限制、改善资源配置效率、降低金融服务成本等优势,对“六个强大”的建设能够发挥特殊作用。

“做好数字金融,对国有大型金融机构践行建设‘强大的金融机构’使命担当,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吕仲涛认为,从金融机构来看,数字金融的重点是实现自身数字化转型的再深化和再提升,通过创新业务和经营管理模式,不断增强金融服务的便利性和竞争力。

数字金融拓宽了银行经营信用的方式

《21世纪经济报道》:据您观察,在数字金融浪潮下,银行金融服务发生了哪些变化?

吕仲涛:随着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逐步深化,数字金融正在深刻改变着银行金融服务的运作模式和业务形态。数字金融拓宽了银行经营信用的方式、改变了银行客户服务逻辑、提升了银行的劳动生产效率。

数字金融拓宽了银行经营信用的方式。传统融资对抵押物有较强依赖。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隐私计算、物联网、卫星遥感等技术的深度应用,银行依托对数据的分析应用,丰富信贷评估体系,利用新技术扩展信贷业务的审批、监测和风控手段,有助于破解科创、小微、三农等领域的融资难题。

数字金融改变了银行客户服务逻辑。互联网、API、大数据等技术的创新应用,极大拓展了银行服务外延,“线下+线上”渠道协同服务、“内部+外部”合作共建生态、“头部+长尾”全量客户服务,已经发展成为行业共识,有助于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的可得性。

数字金融提升了银行的劳动生产效率。得益于数字技术对银行业务处理全流程的革新再造,“技术助人”将银行员工从低价值劳动中解放出来,业务集约化、智能化处理的规模效应持续释放,新型数字化管理工具深度应用,带动银行劳动生产率提升,有效降低边际服务成本,有助于银行持续供给高品质低成本的金融服务。

《21世纪经济报道》:对做好“数字金融”大文章而言,贵行部署了哪些重点工作?

吕仲涛:工商银行深入落实国家战略部署,做好数字金融大文章,制定《做好数字金融大文章行动方案》,深化“数字工行”建设,加快数字金融创新,增强数字化动能。

一方面,着力构建优质高效的数字金融服务网络,加快推进“3+3”核心平台的创新建设。例如,在服务客户上,开放银行深入推进“数字金融伙伴”行动,链接近6万户合作伙伴;手机银行大幅提升网点新客户在线联动办理业务效率,推出原生鸿蒙版;工银e生活深化平台型生活服务体系建设及运营,目前月均活跃客户已突破1800万。在赋能员工上,柜面通全面推广线上线下业务预约服务;营销通打造集约化群落化客户维护新模式;工银e办公应用大模型实现企业级的协同智能办公模式,服务覆盖率99.5%。

另一方面,聚焦改革发展重点领域,加快以数字化赋能实现创新突破。例如,深化全量客户服务体系建设,围绕重点业务领域持续完善客户画像,升级客户感知能力。赋能企业数字化升级,构建以“金融+经营+管理”为核心的数字生态,适配企业数字化发展需求,打造工银司库服务累计服务600余家优质客户,财资云累计服务客户数较年初提升近35%。持续做优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提升普惠金融集约化、智能化管理能力,升级推出“经营快贷”“养殖e贷”等普惠金融产品。打造企业级智能化风控平台,强化集团风险监测能力。健全分行数字化转型配套机制,打造“用数、运营、链接、触达”四大平台,累计部署分行特色运营策略近3万条,支持分行打造优秀创新场景180个。

此外,践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一步夯实创新发展的数据和技术基础能力。数据基础能力方面,聚焦数据库的高可用、云原生、智能化、安全性等数据库关键技术开展攻关,打造金融级联机交易分布式数据库体系,具备7×24小时连续服务能力、全场景支撑能力、自动化迁移能力;推进实时数仓规模化应用,实现“全准快易”数据供给能力,满足客户、员工的实时用数需求。

技术基础能力方面,境内核心系统全面迁移至分布式架构体系单轨运行,同业率先全面完成个人业务单元化架构转型,平稳支撑高并发场景;全面布局云计算、分布式、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领域,自主研发推出十大金融科技技术体系,形成了领先的企业级技术能力和业务应用能力。其中,基于隐私计算技术的银行间数据共享平台交易流水核验服务在北京、上海、浙江等8省市业务试点上线;基于区块链技术建设的函证系统,目前已接入银行100余家,会计师事务所400余家。

《21世纪经济报道》:生成式AI技术在赋能数字金融发展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银行在生成式AI应用方面有哪些进展?

吕仲涛:大模型的发展催生了人工智能领域的第三次浪潮,标志着人工智能开始向“大数据、多任务”范式的生成式AI迈进,具备更强的通用性、理解和生成能力。

工商银行把握前沿技术发展趋势,体系性地推动大模型企业级技术能力建设,建成集算力、算法、数据、工具、能力、安全、应用、生态于一体的企业级千亿金融大模型技术体系,打造“人工智能+金融”新生态。目前已实现在20余个业务领域的规模化推广,覆盖130多个业务场景。下面我选取几个典型应用场景,来介绍大模型的应用进展和效果。

在金融市场领域,打造智能对话交易系统,通过多方对话交易方式重塑金融市场询价交易业务处理流程和办理模式,在有效管控风险的前提下,效率可提升3倍,交易笔数同比上涨40%。在信贷风控领域,打造财务智能分析助手,为审批人员在项目评估、信贷审批决策时提供辅助支持,每笔业务效率平均可提升20%,辅助重大疑难业务评审超1千亿元,形成“数据+AI+辅助决策”的评审新范式。在结算金融领域,打造结算金融AI顾问,为客户经理提供对公产品推荐及咨询服务,客户咨询响应时间总体缩短30%。

不只是技术创新,还需要体系性变革

《21世纪经济报道》:数字金融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还涉及金融模式、组织形态的系统性变革。您认为,为更好地发展数字金融,赋能金融业务,在组织形态上需要做出哪些改变?

吕仲涛:任何生产力的发展都离不开与之匹配的生产关系变革。因此,数字金融创新不只是基于技术的创新,同时还需要从思想到行动、由个体到机构的体系性变革。为此,工商银行正积极推动组织形态的变化,着力实现管理的数智化决策,人才的业技数融合,客户的数字化运营,机构的板块化协同,以数字化全面贯通内部和外部生态,赋能经营发展。

对商业银行而言,数据可增强对市场和经营的洞察能力,为管理人员更好地配置金融资源、平衡风险收益、达成经营目标,提供决策依据。目前,工商银行着力推动大数据、大模型等技术的应用,打造数据实时供给能力,为各级管理人员提供零时差的关键经营数据,以助力数智化决策。

数字金融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特征,对人才的融合创新素质有更高要求。为此,需要强化复合型人才培养,完善创新机制建设,让各领域专业人员凝聚创新合力。聚焦重大业务创新攻关,工商银行实施“揭榜挂帅”机制,组建业技数深度融合的挂帅团队,集中力量开展创新攻关,积极营造团队融合的创新氛围。

同时,还要推进客户的数字化运营、推进机构的板块化协同。数字化运营是数字化时代践行“以用户为中心”理念,实现对全量客户精准感知、高效触达、有效转化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扩大银行产品和服务的触客范围,推动银行实现从经营“产品”向经营“客户”转变。板块化协同是大型银行内部机构适应数字化时代客户需求个性化、多样化、综合化的重要举措,是打通数据孤岛,联动资金链、客户链、服务链、价值链的重要基础。

目前,工商银行正着力通过组织机制调整、创新模式变革、系统平台建设,深入推进板块化协同。构建敏捷的创新组织模式,成立跨部门的柔性团队,鼓励分支机构因地制宜组建融合团队开展数字化运营。在重点业务领域,打造数字化、智能化的企业级综合平台,以一体化平台助力板块协同。

《21世纪经济报道》:未来贵行将从哪些方面重点发力,推动数字金融发展?

吕仲涛:工商银行锚定金融强国建设目标,立足40年再出发,坚持党建引领,推进“五化”转型,以高效能改革推进高质量发展。其中,“数字化动能”是改革转型的重要抓手和关键支撑,为此我们将着力增强“六方面动能”。

即,强化体制机制内生动能、强化生态体系服务动能、强化创新统筹发展动能、强化金融基础设施支撑动能、强化安全风控稳固动能、强化数据技术创新动能。

例如,在强化体制机制内生动能方面,工商银行将对标国家战略部署完善数字金融治理体系,推进数字金融工作走深走实、践行见效。持续完善数字金融资源保障机制,持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力度,因地制宜构建数字金融评价体系,全面评估数字金融的价值贡献和实际成效。

在强化创新统筹发展动能方面,加强触点整合,促进线上线下协同联动,为客户提供“一点接入、全渠道响应”的服务体验。此外,积极参与国家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与运营,助力构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金融基础设施体系;积极落实监管部门要求,稳步推进向中小金融机构输出风控工具和技术服务,为金融行业发展贡献工商银行智慧。

需要强调的是,防控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在强化安全风控稳固动能方面,工商银行将进一步加强数字化环境下业务转型的各类风险管控,全面提升风险识别和智能防控效能。特别是要加强网络和数据安全管理,以保护客户资金与数据安全、保障可持续经营为目标,以风险防控为重点,筑牢防护屏障,牢牢守住安全底线。

数字金融创新要平衡好三方面的关系

《21世纪经济报道》:.在您看来,数字金融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怎样的?面临这哪些挑战,如何应对?

吕仲涛:对于金融机构而言,数字金融的中心任务是提高金融服务便利性和竞争力。为此,我们要在充分吸收利用前期数字化转型经验、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数据和技术双要素驱动,聚焦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要持续深化数字金融创新。

这里面主要包含三方面的内容:一是聚焦重点领域,拓宽数字金融的创新边界;二是全面释放数字资产价值,增强数字金融的创新效能;三是深化“人工智能+金融”场景创新,以数字金融的创新发展培育金融新质生产力。

在国家政策强有力的支持下,在前沿技术成果加速应用转化的支撑下,数字金融未来发展前景广阔。近年来银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实践已证明,数字金融为银行业发展带来巨大机遇。但同时我们仍要清醒的认识到,目前数字金融创新依然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需要平衡好三方面的关系。

要平衡好系统推进与重点突破的关系。数字金融发展需要从全局出发,坚持系统思维制定全面的发展规划,要有统筹推进的发展耐心。同时,也应坚持问题导向和结果导向,集中资源重点突破,疏通业务领域影响客户产品体验和员工工作效能的关键堵点,推动数字金融创新的快速落地见效,以坚定创新发展的方向和信心。

要处理好守正与创新的关系。数字金融是面向未来的新业态,守正才能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机遇。基于技术发展的数字金融创新过程中,所带来的规则冲突、社会风险、伦理挑战需要前瞻研判,“模型算法歧视”需要使用公平性指标来科学规避。因此,数字金融创新应始终秉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以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实体经济、服务民生所需为创新宗旨,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要统筹好发展与安全的关系。伴随金融产品服务创新,数字金融衍生风险更加多样,具有更强的隐蔽性和快速传播放大效应,需重点关注各类新型风险的集聚、传播和演化,积极主动做好风险防控。因此,在把握发展机遇的同时,我们也要牢牢守住安全底线,深刻认识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断健全网络安全防护体系、运营管理体系、数据治理体系,确保信息系统安全平稳运行,数据安全可控,以高水平安全保障数字金融的高质量发展。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Powered by 九游光遇下载的游戏是官服吗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